申論熱點: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
熱點背景
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,永遠沒有休止符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:“把握作風建設地區(qū)性、行業(yè)性、階段性特點,抓住普遍發(fā)生、反復出現(xiàn)的問題深化整治,推進作風建設常態(tài)化長效化。”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提出:“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。”最近,中辦、國辦印發(fā)《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(guī)定》?;鶎邮屈h的執(zhí)政之基、力量之源,不能被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束縛手腳。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非一日之寒,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必須充分發(fā)揮制度機制的引導和作用,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,騰出更多精力抓落實、干實事。
公務員考試角度解讀
【核心話題】
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
一、重要性
1.有利于為基層干部減輕負擔。通過減少不必要的會議、文件和檢查,基層干部可以更專注于實際工作,工作效率和服務質(zhì)量,使他們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服務群眾。
2.有利于激發(fā)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。減少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,可以讓基層干部從繁重的任務中解脫出來,激發(fā)他們的創(chuàng)新精神和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熱情,從而推動基層工作的開展和社會的進步。
3.有利于明確基層治理權責,避免“小馬拉大車”的問題。通過厘清基層權責清單,推動資源、服務、管理向基層下沉,可以使基層干部明確工作方向,增強工作動力,進一步基層治理的效率和效果。
二、問題
1.考核項目多且細:當前基層考核項目繁多且細致,很多地方采取千分制考核,考核項目特別多??h級部門和條線的工作中心化,使得業(yè)務部門具有了類似“兩辦”的職能,成了協(xié)調(diào)、決策、考核部門,具有了調(diào)動全縣資源的權力。
2.排名問責嚴格:排名問責制度使得基層工作壓力巨大,每項工作都要排名,導致鄉(xiāng)鎮(zhèn)不得不投入大量資源爭取好名次,形成了內(nèi)部擠壓和消耗。
3.文件和會議多:科層制管理通過正式文件來推動工作,過度強調(diào)以正式文件為載體的工作留痕考核方式,使得基層干部花費大量精力在文件材料的撰寫準備上。同時,基層會議也是留痕考核的重要內(nèi)容,導致基層干部在會議和文件中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。
4.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: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嚴重,如照搬照抄文件、層層加碼、過度留痕等。這些問題表面看起來落實了工作部署,但實際上難以落地,工作“懸在空中”,甚至造成新的問題。
5.資源錯配和任務攤派:上級機關人浮于事,下級單位捉襟見肘。資源的錯配導致基層過載、超壓。某些中段部門遇事畏搪,非但沒有當好“上傳下達”的樞紐,反而是甘當“甩手掌柜”,把任務原樣不動乃至層層加碼推給基層。
6.新場景和新工具帶來的新束縛:新的社會語境、技術環(huán)境意味著必須有新的治理體系、治理方式與治理能力與之適應。這個過程衍生了種種新問題,如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,簽到、打卡、刷分輪番上陣,基層干部“正事沒空干,時間都花在手機上”。
7.干部積極性受影響:嚴格的考核和繁重的任務使得干部變得“假積極”和“假消極”共存,影響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。
三、具體舉措
1.明確基層治理權責劃分。一方面,厘清不同層級、部門、崗位之間的職責邊界,按照權責一致要求,建立健全責任清單,科學規(guī)范“屬地管理”,明確基層該干什么活、能辦什么事、應擔什么責,重點解決基層治理中職責邊界不清、權責不一致、責能不匹配等問題,防止層層向基層轉(zhuǎn)嫁責任。另一方面,把為基層減負與激勵擔當作為結(jié)合起來,樹立重實干、重實績、重擔當?shù)孽r明導向,推動資源、服務、管理向基層下沉,引導和激勵廣大基層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工作導向,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,把該做的工作做到位,切實基層事情基層辦、基層權力給基層、基層事情有人辦。
2.優(yōu)化基層干部考核管理。必須以考準考精考實為出發(fā)點,深入推進基層干部考核管理規(guī)范化,通過優(yōu)化精簡考核體系、指標和方式,重點解決考核體系設計繁瑣、指標設置過細過碎等問題,推動單一考“材料”、查“痕跡”向重點考成效、看“潛績”轉(zhuǎn)變,切實把基層干部從繁復考核中解脫出來,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、擔當作為、狠抓落實上來。
3.著力整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。堅持規(guī)劃統(tǒng)籌、集約高效、便民減負、安全可靠的原則,著力加強對政務應用程序、政務公眾賬號和工作群組等的標準化規(guī)范化管理,通過數(shù)字賦能實現(xiàn)制度創(chuàng)新、流程再造,建設完善高效集成的政務平臺,擴大數(shù)字政務應用場景,基層治理效能,讓廣大基層干部卸下指尖的包袱、常掛鞋底的泥土,深入群眾解民憂、辦實事。
四、名言警句
1.廣大干部群眾最擔心的是問題反彈、雨過地皮濕、活動一陣風,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態(tài)化、常抓不懈、保持長效。因此,我們要說,活動收尾絕不是作風建設收場,必須以鍥而不舍、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,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,把目前作風轉(zhuǎn)變的好勢頭保持下去,使作風建設要求真正落地生根。
2.橫下一條心糾正“四風”,常抓抓出習慣、抓出長效。當前,“四風”問題在面上有所收斂,但不良作風積習甚深,樹倒根在,稍有松懈,剛剛壓下去的問題就可能死灰復燃,防反彈、防回潮任務依然艱巨。
3.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,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、人心向背的晴雨表。黨的作風正,人民的心氣順,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。實踐證明,只要真管真嚴、敢管敢嚴,黨風建設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。
4.清清白白做人,就是要一身正氣、兩袖清風,自覺遵守廉潔自律準則,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,自覺接受監(jiān)督,敬畏人民、敬畏組織、敬畏法紀,公正用權、依法用權、廉潔用權,拒腐蝕、永不沾,決不搞特權,決不以權謀私,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共產(chǎn)黨人。我們的領導干部不僅要自身過得硬,還要管好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,履行好自己負責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,堅決同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(xiàn)象作斗爭。
5.糾正“四風”不能止步,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。各地區(qū)各部門都要擺擺表現(xiàn),找找差距,抓住主要矛盾,特別要針對表態(tài)多調(diào)門高、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,拿出過硬措施,扎扎實實地改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(zhuǎn)變作風,身體力行,以上率下,形成“頭雁效應”。
6.一體推進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,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。不敢腐、不能腐、 不想腐是相互依存、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,必須統(tǒng)籌聯(lián)動,增強總體效果。要以嚴格的執(zhí)紀執(zhí)法增強制度剛性,推動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、嚴格有效的監(jiān)督體系,加強理想信念教育,黨性覺悟,夯實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的思想根基。既要把“嚴” 的主基調(diào)長期堅持下去,又要善于做到“三個區(qū)分開來”;既要合乎民心民意,又要激勵干部擔當作為,充分運用“四種形態(tài)” 提供的政策策略,通過有效處置化解存量、強化監(jiān)督遏制增量, 實現(xiàn)政治效果、紀法效果、社會效果有機統(tǒng)一。
7.心有所畏,方能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干部一定要知敬畏、存戒懼、守底線,敬畏黨、敬畏人民、敬畏法紀。嚴以修身,才能嚴以律己。一個干部只有把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的總開關擰緊了,把思想覺悟、精神境界了,才能從不敢腐到不想腐。
8.全黨同志都要明大德、守公德、嚴私德,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凈凈做事,做到克己奉公、以儉修身,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。自我革命關鍵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(nèi)的勇氣?,F(xiàn)在, 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,但全黨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,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,決不能滋生已經(jīng)嚴到位的厭倦情緒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,一刻也不能放松,要以抓鐵有痕、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(zhí)著, 繼續(xù)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(zhàn)、持久戰(zhàn)。不論誰在黨紀國法上出問題,黨紀國法決不饒恕。
(責任編輯:李明)